今年二季度,基金界出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一些基金公司在限售期一结束就抛售自购的产品,还有的基金被自己公司直接清空。
我们知道,自购旗下产品向来是基金公司的常规操作,一方面是为了在新基发行时保证产品顺利成立,给投资者吃上一颗“定心丸”,另一方面是为了在市场行情较差时利用估值较低的基金,进行抄底。
但是,像二季度发生的这种期满就抛售、大幅度清仓的情况并不常见。
(资料图)
华南某中小型公募基金公司于去年12月底成立了一只新基金,今年一季度末,该公司管理人自购了7999.99万份,对该产品的持股比例87.77%。然而到了今年二季度,也就是六个月后,管理人对该基金的持有份额仅为4043.99万份,但持有比例仍有78.63%。可以看出,二季度末的份数与一季度末相比几近腰斩。
这只产品其实是上半年实现正收益的少数主动权益基金之一,一季度还是浮亏状态,到二季度末,就扭亏为盈成功翻红。
可以看出,高持有比例的管理人是这只基金最主要的募资来源,且管理人在遵守了6个月的限售期之后就秒抛售了产品。
此外,除了基金管理人大幅度减持,也有其他一些投资者在季度期间大幅抛售。原因可能有二,其一是在四月底的回升中,部分投资者选择止损离场;其二由于该基金是上半年少数实现浮盈的基金,投资者有较大动力进行获利了结。
像这样,基金管理人能够在抛售之后还获得正收益是一种少数情况,大部分是为了及时止损,避免亏得更多。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基金被自家公司直接“清仓”。
以沪上某银行系公募的一只港股通基金为例,一季度末,基金管理人对基金的持有份额超过3000万份,到了二季度末,管理人的持有份额就被全部抛售。这只基金成立近2年,累计亏损超过30%。
同时这家银行系公募还抛售了一只消费主题基金的自购持仓,这只消费主题基金在一季度末也被自持超过2000万份,到了二季度末,管理人也将该基金的持仓全部清空了。
与上个产品不同的是,这只消费主题基金的业绩表现非常优异,发行近4年累计总回报高达214%,远超同类产品的平均水平。对于发行初期就进行跟投的管理人来说,无论在二季度的哪个时点抛出,这只基金都能给管理人带来不错的收益。
那么,基金公司为何抛售自家产品?
被基金公司大幅减持的自家产品,或是限售期一过就被减持的产品,大概率都是出于业绩的原因。后市发展不被看好,在强手如林的公募圈缺乏竞争力,产品自然会被“自家人”减仓。
同时由于上半年行情震荡,二季度期间,权益市场一度出现“V”型反转,市场信心较弱,部分投资者会选择及时止损,基金公司也会减持自购。此外,由于很多基金产品目前仍处在浮亏状态,而进入下半年,公募圈又会出现新产品进行竞争,对于少部分浮盈产品来说,选择及时获利了结更安心。
基金公司抛售自家产品也可能是为了在不同产品之间进行资金周转。不少基金公司在大幅减持一些产品的仓位同时,也会大手笔自购另一些产品。毕竟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如何实现自有资金的合理利用才是最重要的。
而对投资者而言,随基金管理人盲目跟风并不可取,基金自购并不代表后续基金一定会涨,也是会有跌的可能性,只是说基金自购会把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利益捆绑在一起,给整个市场带来好的导向,所以在投资的时候,要理性对待,要有自己的思考。
相关稿件
最近更新
• 头条焦点:密集调研 调仓换股 基金经理抢先布局全年投资“胜负手”
• 当前热门:比亚迪:将在2023年推出一个极具专业性、个性化的全新品牌
• 昆仑银行及旗下分行合计被罚395万:贷款资金未按约定用途使用等
• 世界今日讯!为全国提供示范!东疆获批建设绿色租赁服务流程试行区
• 高新发展:在符合商业保密和信息披露合规的基础上,公司会合法合规公布
• 天天快资讯:天域生态:公司及下属控股子公司并没有锂电池生产技术和锂电池生产业务
• 【全球时快讯】山东首次认定本土跨国公司名单:海尔智家位列第一
• 天天快看点丨酷早报:2023年1月6日全球Web3加密行业重大资讯大汇总
• 【聚看点】群兴玩具:截止目前,公司未存在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等事项
• 天天热点!央行、银保监会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
• 环球热议:金科股份控股股东黄红云收到深交所监管函 涉及限售期减持股份
• 全球播报:国内油价将于1月17日24时起调整 预计下调0.17元/升
• 【热闻】迈赫股份:公司主要合作客户为国内主流汽车厂商,客户资源较为稳定
• 环球热点评!杭氧股份:公司未参与上海宝钢气体有限公司35%股权转让项目
• 世界看点:同济科技:公司已上线契约锁系统,推动业务流程电子化,目前电子合同和纸质合同并行,具体根据合同要求选择
• 世界今亮点!荣信文化:公司主要从事少儿图书的策划与发行业务、少儿文化产品出口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