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王媛媛
编 辑丨姜诗蔷
图 源丨视觉中国
(资料图片)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A股公募基金规模达到了26.87万亿。
三年翻倍,公募基金的行业生态亦正在被改变。
但在诸多业内人士看来,狂飙突进的规模增长,似乎并没有将整个行业推上良性运转的轨道。
“有些机构每年动辄发行上百只产品,加上存量产品,几乎能覆盖A股市场的所有主流赛道。这样一来也就完美迎合了二级市场风格轮动的特点,做到东边不亮西边亮,看起来公司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总有拿得出手的产品业绩和基金经理,而投资者去疯狂追捧这类明星基金经理,跟追风高景气赛道的明星个股,本质上没什么区别。”一位长期关注资本市场的市场人士对此认为。
甚至是行业内人士对于公募行业不断新发产品的做法也提出了不同看法。
“一面是不断的新发基金,一面又是规模萎缩的迷你基金,与其大费周章发行新产品,还不如踏踏实实把这类存量的产品做起来。”对于该话题,某头部公募基金的一位基金经理近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看似悖论的做法背后,又会隐藏着公募行业怎样的秘密呢?
内卷
不少大佬们在路演的时候,常常会说,自己爱好投资。
这一句路演经典台词,为证券投资行业蒙上了一层滤镜,仿佛在这个行业工作,发展自己爱好的同时,就能把钱赚了。
但只有千千万万的从业人员才知道,这是唯独属于大佬的台词。
更多栖息于大佬光环之下的投研、销售人员,在基金行业大发展的这几年,另一个深刻的感受就是“卷”。
过去3年,伴随着一波又一波的结构性牛市行情与政策对大资管行业的支持,国内公募基金们实现了大的发展。
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国内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达到了26.87万亿元。而2018年末,公募行业的全部管理规模仅为12.93万亿元,相当于3年半的时间里,公募行业整体规模翻了一倍。
产品数量亦是大幅增长。2018年末,全市场共有公募基金产品5153只,至2022年二季度末,这一数据上升到了10007只。
行业高速发展之下,每一个个体都被裹挟。
基金公司不停新发基金,作为中后台支持部门,营销人员亦感受到最直接的压力——不断地准备营销材料。
尽管不停新发产品能够帮助基金公司不停募资、将规模做大,但也有部分从业者认为,除了有利于做规模,新发产品对基民“意义”在哪里,却似乎找不到——客户真的认准一个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大可以买他存续的产品。
疯狂
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疯狂新发产品,这是国内公募基金市场的一个特色。
根据Wind数据,美国市场的共同基金在2017年共有11188只,到了2022年二季度末,这一数据为11538只。这5年多的时间里,尽管美股市场也经历了疯涨到大幅回撤、也经历了2020年初的暴跌,但共同基金的数量却没有太大波动,每年都维持在一万一千多只的数量级。
对比之下,中国的公募基金产品大概是3-4年翻一倍的节奏。
2013年股债双杀后的国内公募市场,基金产品只剩1552只;2015-2016年的牛熊转换后,公募产品增长到3821只,实现翻倍;2019年第一波行情起来后,公募产品增长到6091只,几乎又接近翻倍;随着后续连续的结构性行情,到了2022年上半年,公募产品有了10012只。
有一种说法,新产品不断发行的部分原因,是因为美国市场发展得相对成熟和稳定了,而中国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的窗口期,大量居民的财富还没有进入到二级市场。
但换一种对比方式来说,美国资本市场发展了这么多年,总共也就一万多只共同基金产品,而中国的公募行业的发展才刚刚开始,却也达到了一万多只。
弃子
有人在太阳底下,就会有人在阴暗角落。
基金行业也是。当一个个基金“新生儿”在热火朝天的市场氛围下、排队享受着掌声与鲜花的同时,亦有不少基金在阴暗的角落里“苟延残喘”,市场将它们称作“迷你基金”。
迷你基金,指规模小于5000万元的公募基金产品。根据一般基金公司的合同,基金连续60个工作日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或者人数量不满200人,基金将终止或者与其他基金合并。
用“挣扎在生死边缘”来形容这些迷你基金并不过分。
根据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的数据,截至2022年8月3日,市场曾有2701只公募基金至少有一期季报披露的资产净值小于5000万元(剔除发起式基金且只统计主份额),其中897只基金已清盘,1804只未清盘。
比起新发基金的数量,这些迷你基金的数量并不多。
但是,一旦不幸成为买入过这些迷你基金的投资者,就意味着大概率是亏钱了。
造成这些迷你基金存在的原因,有的是因为历史上是委外定制基金,随着大资金撤离,只剩下空壳;但更多的,还是因为管理不善,导致这些基金的份额不断流失,成为市场行为选择后的“弃子”。
站在基民的角度,但凡业绩能上去,也不至于毫无规模。
“如果基金做不好,就清盘、退市,那基民的利益谁保障呢?市场上都没有长期存续的基金,凭什么又要求有长期持有的投资者呢?基金公司只会发新产品,然后重新收管理费,可是基民始终是亏钱了。” 一位老基民说。
压力
不断新发产品冲击之下,行业资源向头部集中,压力,则传给了中小基金公司。
虽然全行业都在不停新发产品,可新发产品毕竟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中小基金公司不见得有充足的预算和足够给力的渠道支持,也不见得有那么多客户群为自家基金经理“买单”。于是,带头大量新发产品的,顺理成章的是头部公募。
过去3年,头部公募在不断发产品的过程中,获得了一个新的称号:基金大厂。
如果是单纯管理规模够大,还算不上“大厂”,必须也要满足基金产品数量足够多。
2019年,全市场新发公募产品1502只,其中,发行量排名前五的华夏、南方、嘉实、平安、易方达,当年新发产品数分别为56只、55只、53只、50只、47只。
2020年,全市场新发公募产品2182只,发行量排名前五的博时、南方、鹏华、易方达、华夏,当年新发产品数分别为81只、71只、66只、62只、59只。
2021年,全市场新发公募产品3351只,发行量排名前五的华夏、广发、博时、易方达、汇添富,当年新发产品数分别为152只、126只、123只、120只、115只。
在这3年中,华夏基金和易方达基金每年的新产品发行量都排在行业前五。
但一个问题是,基金公司大量发行具有“行业赛道”属性的产品,也即业内俗称的“押赛道”。
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当市场结构性行情起来之后,头部基金公司们总有一两只产品的收益能够跻身行业靠前的排名,这样又能反哺到公司品牌和营销,但这似乎并不能体现基金公司因主动管理能力而胜出。
而头部公募们依托强大的营销和销售渠道支持,辅以产品业绩的支撑,在募资上又对中小公募们实现了“碾压”。
一位中小基金公司的投研人员说,公司没有那么多的营销预算和销售渠道去大量发行产品,如果用有限的资源去“押赛道”,因为没办法做到“全覆盖”,一旦押错了,严重的甚至可能影响到公司的发展。
但基金大厂们则认为,通过发行不同类型、不同行业赛道的产品,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适应不同风险偏好的群体,走基金超市、工具型产品的路线,这样的战略又有什么错呢?
受伤
以大量新发赛道类的产品做规模的发展模式,真的没有问题吗?不完全是。
一个很显著的问题是,公募市场上的公募产品越来越多,超过了1万只,投资者越来越难以选择基金的问题被摆在了面前。
面对基金大厂里好的、坏的产品,一个一无所知的投资者,该买什么、什么时候买,又能依靠谁来帮他们做决策呢?
“投资者最后主要还是靠历史业绩以及收益率排名来做决策,本质上类似于买股票的追涨杀跌。”前述基金经理对此坦言。
另一位基金投研人员说,虽然基金公司们为了解决投资者这一困惑,开始不断推出FOF/MOM,但为了让这些FOF/MOM出圈,管理人们又出现了风格集中的趋势,以期做高收益。在今年上半年市场大幅回撤的背景下,控制回撤的能力亦不见得有多显著,但管理费却收了两层。
另一方面,当基金公司们开启了“大厂”、“大超市”模式,一家公募基金是否真的具备管理资金的能力,则变成了一个难以评价、并横向对比的问题——因为没有任何一只产品可以代表这家公司,且赛道型产品的业绩表现在每个年度的分化必然会很大,很难让市场去统一评价一家公募投研能力的好与坏。
“也许每家公募都可以成立一个标准FOF,以自己公司的名字命名,举全公司之力进行长久运营,并作为对这家公募综合投资管理能力的客观评判标准,以展示这家公司的投资能力,并进行全行业的PK。”一位投顾从业者说。
此外,以不断新发基金、并“押赛道”的方式做规模,公募基金的发展壮大,或许将对投研依赖越来越少、对营销依赖越来越多。这一点,则违反了整个大资管行业的初心。
中小公募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艰难,是否选择“押赛道”并在净值上冲高,成为一个关键的选择。如果不押赛道,产品的收益表现在这些赛道型产品里面,可能将长久地难以出头;如果押了赛道,押错的风险又该如何承担?
“头部公司真的不知道这样做的弊端吗?他们知道。他们对规模就一定要这样疯狂地追逐吗?有必要,也没有必要。每个管理者对公司的发展战略都有自己的规划,而验收他们管理成果的,也不单单是基民群体。”有中等规模公募高层说。
E N D
本期编辑 刘巷 实习生 吴梓楹
相关稿件
最近更新
• 头条焦点:密集调研 调仓换股 基金经理抢先布局全年投资“胜负手”
• 当前热门:比亚迪:将在2023年推出一个极具专业性、个性化的全新品牌
• 昆仑银行及旗下分行合计被罚395万:贷款资金未按约定用途使用等
• 世界今日讯!为全国提供示范!东疆获批建设绿色租赁服务流程试行区
• 高新发展:在符合商业保密和信息披露合规的基础上,公司会合法合规公布
• 天天快资讯:天域生态:公司及下属控股子公司并没有锂电池生产技术和锂电池生产业务
• 【全球时快讯】山东首次认定本土跨国公司名单:海尔智家位列第一
• 天天快看点丨酷早报:2023年1月6日全球Web3加密行业重大资讯大汇总
• 【聚看点】群兴玩具:截止目前,公司未存在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等事项
• 天天热点!央行、银保监会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
• 环球热议:金科股份控股股东黄红云收到深交所监管函 涉及限售期减持股份
• 全球播报:国内油价将于1月17日24时起调整 预计下调0.17元/升
• 【热闻】迈赫股份:公司主要合作客户为国内主流汽车厂商,客户资源较为稳定
• 环球热点评!杭氧股份:公司未参与上海宝钢气体有限公司35%股权转让项目
• 世界看点:同济科技:公司已上线契约锁系统,推动业务流程电子化,目前电子合同和纸质合同并行,具体根据合同要求选择
• 世界今亮点!荣信文化:公司主要从事少儿图书的策划与发行业务、少儿文化产品出口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