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持续出现贬值,连续突破6.90、7.00、7.10和7.20几道重要关口;6月28日,离岸人民币汇率突破7.25,为去年12月以来首次,市场被极度悲观情绪笼罩。
2022年12月,我国疫情防控政策出现重大调整,全国范围内有序放开带来国内外各界对于我国宏观经济复苏的极大期待,毕竟三年疫情对于国内经济特别是进出口外贸领域影响甚大。因此,尽管一直处于美联储持续加息的不利境地,但是由于全国全面放开带来的巨大利好,各地居民“报复式消费”刺激和市场“只争朝夕补回损失的三年”干劲,离岸人民币汇率自2022年10月25日盘中触及自2007年人民币汇率大幅制度改革以来新低7.3746后迅速回升,并于2013年1月16日到达近期最高点6.6971,市场一度对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逼近6.50关口充满期待。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可是,好景不长,我国宏观经济在经历春节前后一波“小阳春”后,从二季度开始呈现增长基础不牢、复苏乏力态势,加上居民消费意愿下降、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和实体经济恢复缓慢,导致人民币汇率新高后迅速又开启一波凌厉贬值趋势,而且从当前走势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这一轮贬值尚未有结束迹象,未来人民币汇率下限会在哪儿,7.50还是8.00?央行会不会出手?什么时候出手?以及什么样方式出手等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首先,虽然官方一直坚信人民币汇率不具备长期贬值的基础,背后逻辑是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但是实际上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内部需求收缩、外部供给冲击、普遍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国际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自去年以来,美联储、欧洲央行、加拿大央行等相继多次大幅加息,近期全球主要央行也均暗示有必要进一步加息以遏制过热的经济和顽固的高通胀,加上央行近期下调OMO、MLF和LPR等核心市场利率引导市场利率普遍下行,让人民币汇率极度承压。作为人民币汇率最重要的风向标——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断贬值已经充分显示这一点。
就目前观察来看,央行尚未有出手进行公开干预迹象,但是就目前国内外环境看,若不进行适当干预,人民币汇率下行趋势很难再年内扭转。也许,与其放任贬值到最后被动干预,不如现在就当机立断采取有关措施主动让人民币汇率升值是上策。
其次,虽然大部分人都在期待央行进行市场干预,但是靴子什么时候落地确是未知数。尽管在6月初一度市场传闻央行进行公开干预,但是传闻并没有实际兑现,同时传闻没有落地并不代表央行无动于衷,也许央行在等待一个恰当的时间窗口。只是不知这个时间窗口是离岸人民币汇率达到7.50预警线而立即采取行动,还是根据美联储在下一次议息会议上决议结果后见招拆招,或者是根据市场各界甚至高层对于市场的反映再临时出手。
不过,可以善意的揣测是,央行似乎在下一盘大棋,在谜底解开之前,我们还没有完全洞察其意图。就目前的形势看,央行大概率会采取行动,只是时间窗口、具体措施尚未可知罢了。
最后,一旦央行出手,效果将会几何呢?
先看一些数据。据海关统计,今年前5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6.7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其中出口9.62万亿元,同比增长8.1%;进口7.15万亿元,同比增长0.5%。5月份,我国进出口3.45万亿元,增长0.5%。其中,出口1.95万亿元,下降0.8%;进口1.5万亿元,增长2.3%;贸易顺差4523.3亿元,收窄9.7%。在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利好出口和美国商务部升级对华出口管制措施利空进口等情况下,进出口总额若按美元计价不增反减,出口增幅也不甚明显,贸易顺差反而大幅收窄。这本质上反映后疫情时代,外贸出口因为国内制造业产业升级、劳动力成本增加,面临东南亚、东欧和墨西哥等外部地区的激烈竞争。
许多年以来我国虽然都是世界的第一大国,但是实际上出口的产品主要以低端产品为主,虽然涵盖的范围比较广,但是在这其中却没有技术含量非常高产品,许多都是可以被其他国家所替代的,这是导致我国外贸订单不断被其他国家和地区蚕食的主要原因。对于外贸出口企业来说,目前人民币贬值带来商品价格优势,勉强能够维持当前出口份额不至于下降明显,若一旦人民币大幅升值,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几乎是灭顶之灾,大部分商品以人民币计价之下,价格优势荡然无存,汇率损失几乎可以完全吞噬目前微薄的出口商品利润。除非外管局、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等多部门联合,出台出口型企业更大的出口退税、换汇补贴等支持措施,否则对于目前处于困难期的外贸导向性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同时当前失业率居高不下,国内百姓普遍消费能力下降,消费需求减弱,内循环驱动发展模式遇到瓶颈,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的思路一时间估计很难有效落地。
在这双重打击之下,外贸出口即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极大考验。而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目前也处在历史上少见长期时间下行周期中,“保房价还是保汇率”的论断一时甚嚣尘上,因此,央行在考虑这次出手时,必然会慎之又慎,毕竟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采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策略,必须通盘考虑,全面评估潜在风险和实际得失,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真正力挽狂澜,挽救国内宏观经济!(财富中文网)
作者汪杰为财富中文网专栏作家,创业公司从业者,关注宏观经济形势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富中文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刘兰香
相关稿件